“十四五”天镇县走出一条富民强县好路子
本报记者 吕汉富
10月30日,记者从大同市召开的“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天镇县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天镇县坚持“立足一个门户,做好四篇文章,走出六条新路”发展思路,以“三项建设”为总抓手,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克难奋进,全力以赴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发生重大变化。
多举措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天镇县聚焦“四大赛道”产业布局,立足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打造设施农业、绿色能源、文旅三大支柱产业,构建起天镇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设施农业打开全新格局。立足农牧交错带的实际,在巩固拓展食用菌、火龙果、冬枣等种植业的基础上,将设施蔬菜作为现代农业的破题之举,通过政策驱动、龙头带动、群众发动、市场联动,种植面积从2022年初的8600亩发展到2025年的4.5万亩,产量突破22万吨、产值超11亿元,带动2.6万人实现务工收入4.2亿元,走出一条富民强县的好路子。
绿色能源擦亮天镇品牌。立足风光资源、地热资源富集的优势,把绿色能源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潜能,在挖潜开发、借势聚能上下功夫,联动布局产能、储能、用能一体化,变能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全县绿色能源装机并网总量由2021年初的69万千瓦提升到目前的201万千瓦,现有项目全部建成后,装机总量将突破500万千瓦。
文旅产业稳步崛起。天镇县盘活旅游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域统筹树精品,以长城沿线、古城古寺、南洋河流域为重点,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依托长城文化,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主线,在长城沿线多点布局、连点成线,薛三墩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并成功申报国家3A级旅游景区,拓展玫瑰花海、军事体验、犒军宴、轻奢野营等多种业态,成为长城文旅新名片;大同长城博物馆成为核心吸引物,文创空间启动运营,成为长城文旅新地标;李二口4A级景区成功承办多场大型活动,持续打造了“山西看长城,首站看天镇”的长城文旅品牌。
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改善
脱贫成果有效巩固,乡村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天镇把巩固衔接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紧扣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抓实“三落实一巩固”,推动乡村产业、建设和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254户2906人,消除风险615户1515人。深入实施产业项目建设,累计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29亿元,实施项目411个;健全联农带农利益链接机制,落实产业就业政策,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3851元。聚力基层一线,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高标准创建2个精品示范村、18个提档升级村。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改善。天镇县大力推进县城更新,新建改造新时代大道、滨河北街等16条主次干道,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便民服务综合大楼、工人文化宫建成投运,新建成县人民医院,完成县城集中供热管网建设、西大街以南片区集中供热扩容改造,配套完善停车场、公共卫生间、便民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统筹推进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3.77万人纳入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