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执守 以青春担当筑牢安全屏障
本报记者 庞勇
在山西中煤平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95后中控内操周玮琛用青春的专注与坚守,守护着生产一线的安全防线。自2020年进入公司以来,他凭借对岗位的热忱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先后斩获平朔集团“优秀共青团员”、职工技能大赛(煤化工赛区)硝酸生产工第三名等荣誉,在晋北大地化工一线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答卷。
勤学不辍 夯实青春根基
初入职时,恰逢公司项目安装调试期,周玮琛把这当作学习的“黄金窗口期”,制定了“白加黑”攻坚计划,把车间当作课堂,把设备当作教材,开启了高强度的学习模式。
白天,周玮琛怀揣厚厚的工艺图纸,穿梭在轰鸣的生产车间里,对照图纸仔细核对设备型号、功能和连接方式,用红、蓝笔分别标注关键参数和易错点;梳理管线时,认真测量走向、记录介质类型和压力范围,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专业术语、数据公式和手绘草图。为了更直观地了解设备内部结构,他主动申请进入狭窄闷热的设备人孔内检查跑冒滴漏情况,细致记录漏点位置、大小和成因。随后,他牵头组织班组讨论,制定针对性处理方案,用严谨细致的态度夯实岗位基础。
夜幕降临后,周玮琛便埋首于各类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中,系统学习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法规、化工工艺原理等知识,将白天在现场遇到的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逐一梳理、总结经验。他深知,中控操作是化工生产的“中枢神经”,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每一个参数的细微波动都可能关系到整个生产系统的安全稳定。
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周玮琛主动报名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资格考试,先后考取了氧化工艺操作证、合成氨操作证和压力容器操作证,成为岗位上的“持证全能手”。
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周玮琛不忘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带动周边工友一起学习进步,通过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交底、主题团课等活动,将最新的政策精神、企业部署和专业技术知识传递到基层一线,营造出“比学赶超帮”的浓厚氛围。
坚守一线 彰显青春担当
2022年,中煤平朔平安四期项目投料试车工作正式启动。作为中控内操骨干,周玮琛主动请缨,放弃节假日,全程坚守在试车一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攻坚战中。
试车过程中,设备调试、系统运转时常出现各类突发问题,周玮琛沉着冷静,牵头组建青年攻坚小组,集中专业力量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精准施策、限期消缺。为优化工艺参数,他连续多日守在现场,跟踪记录设备运行数据,通过反复对比、统计分析,不断调整工艺控制点,细化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饿了就啃几口面包,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眯一会儿,双眼布满血丝却依然精神饱满。在他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投料试车工作进展顺利,工艺流程畅通无阻,设备运转稳定高效,最终实现一次试车成功,为公司项目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职工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临危不乱 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这是周玮琛刻在心里的工作准则。他不仅自己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还监督班组成员规范操作、正确穿戴劳保用品。每天班后,他积极配合安全员组织开展安全培训、案例分析和应急演练活动,通过真实的事故案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推动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重安全、处处保安全”的良好工作氛围。
面对突发险情,周玮琛临危不乱、沉着应对,用专业能力守护生产安全。一次夜班中,空气出口管线突然堵塞,设备压力骤升,氨空比值眼看就要达到连锁跳车数值,系统随时可能紧急停车。第一次遇到这种突发情况,他立即向上级汇报,并快速判断堵塞原因,果断降低容器液位,将硝酸排至废酸槽,成功化解了危机。
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情况,提升班组的整体作战能力,周玮琛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他工段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和业务范围,成为班组里名副其实的“多面手”。
如今,周玮琛已经从一名青涩的化工新人成长为同事眼中技术精湛、责任心强的“技术骨干”,是领导认可的得力助手。他表示,将继续勇挑重担、奋勇争先,为朔州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