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晋城四大维度发力书写市场监管答卷
本报记者 李茹霞
11月11日,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晋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局”)专场发布“十四五”期间工作成果。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慧杰介绍,五年来,该局统筹效率与公平、发展和安全,在赋能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筑牢安全防线、服务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晋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大核心方向交出满意答卷
市场监管一头连发展、一头连市场民生,“十四五”期间,晋城市市场监管局聚焦四大核心方向,交出满意答卷。
在赋能产业发展方面,构建质量基础优势,建成煤层气产业计量中心等3个省级质量基础设施平台,推动1家企业获“山西省质量奖”提名奖,培育13家“山西精品”获证企业;以标准化引领发展,累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6项;强化知识产权支撑,2021年至今有效发明专利量增长127.4%达1078件,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长118.6%达411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达6.8亿元,煤层气专利导航项目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梳理政策措施文件9266件,清理277件;加大惠企服务力度,“惠商保”项目为8174户个体工商户赔付5188.91万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2021年以来办理包容免罚案件1289起,减免处罚金额超5000万元;助力放心消费,累计处理投诉举报 64858 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3567.99万元。
在筑牢安全防线方面,累计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4973批次、药品抽检2047批次;提升工业产品质量,投入1300余万元完成10479批次监督抽查,处置不合格产品414批次;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排查单位5027家。
在服务民生实事方面,强化技术支撑,建成43家食品快检室,市综检中心检验参数增至113个;覆盖重点领域,集贸市场公平秤配备率、共享单车电池更换率均达100%,456家学校食堂及3家校外供餐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向社会开放;优化服务体系,“96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市级执法队伍下沉、基层所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全省领先。
聚焦食品安全等民生关切
针对食品安全这一群众关切,晋城市市场监管局以“四个最严”要求构建全链条监管:打造“放心餐”,建立四级包保责任体系,11995家餐饮单位实现风险分级管理;守护“放心菜”,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制度,1308家主体纳入追溯;保障“放心饭”,创新学校食堂采购模式,实现监督检查与人员培训全覆盖;严把“放心牌”,开展17项专项整治,查办食品违法案件4893件,罚没款1271.09万元。
质量强市建设方面,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四强”融合发展:质量强企方面,培育13家“山西精品”企业、11家质量强省领军企业;质量强县强链方面,3个县入选国家质量强县培育库,晋城煤化工产业链入选国家质量强链项目,3个特色产业链入选省局项目;质量强基方面,建成234个检测机构,组建7个惠企直通服务站,提供“一站式”质量服务。
对于知识产权强市进展,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建成7个维权援助工作站、21个服务指导站;创造量质齐升,新增专利7465件;运用效益释放,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8亿元,推动12个专利转化项目,发放奖补资金468万余元。
朱慧杰在回应助企纾困工作时提到,晋城市市场监管局打造“服务型市场监管”队伍,通过“局长接诉问诊”活动惠及5894户企业,推动政府投资1.6亿元、帮助企业融资2.87亿元;出台21条助企政策,完成7.6万件信用修复,推荐中小微企业融资55.97亿元;推行“柔性执法”“企业安静期”制度,对“三新经济”实行“包容期”监管,指导帮扶企业600余家次,实现“最小干预+最优服务”。
朱慧杰表示,下一步晋城市市场监管局将围绕“十五五”战略部署,继续当好发展执行者、秩序维护者、安全守护者、监管实践者,为晋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