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1月14日
国网运城市盐湖区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班班长刘畅宇

“一线一策”降损 守住“电量账本”

本报记者 王新嫄 通讯员 翟夏楠

  “线损治理就是守护电网的‘电量账本’,既要在数据迷宫里揪出‘异常蛛丝’,更要以日复一日的坚守筑牢防线,对每一度电的执着守护,都是电网精益运行的基石。”谈及10年的线损工作经历,国网运城市盐湖区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班班长刘畅宇的话语里满是对这份事业的执着。
  作为公司线损管理的核心骨干,刘畅宇用10年深耕与较真,在度电必争的降损路上,书写着属于线损人的坚守与担当。

系统迭代中的“破局者”

  2016年年初,刚结束轮岗实习的刘畅宇主动请缨,肩负起了线损岗位的重任。彼时,线损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报表阶段,月末挑灯核对密密麻麻的数据、反复校验各电压等级电量运算,成了她的工作日常。
  同年,国网公司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上线。面对整合多系统数据、功能繁杂的新平台,刘畅宇一头扎进系统中,逐一攻克功能难点。她创新性地搭建了“闭环流程管理”机制:系统监控锁定异常线路或台区,筛查疑似原因后分类记录,再通过现场核查确认、精准治理,最后跟踪反馈形成循环,大幅缩短了线损治理时限。
  同期系统日益完善的日监测功能,并没有困住刘畅宇探索的脚步。2017年11月,“0供”“0售”台区的同期与用采系统线损率不一致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一线。她收集大量案例分层归类,反复剖析差异根源,总结汇编成《同期与用采系统差异化分析》,最终入选2017年度国网公司典型经验,为兄弟单位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

数据海洋里的“捕损者”

  “你休息,但系统不休息,每一天的指标都算数。”这是刘畅宇常挂在嘴边的话。
  随着精益降损力度加大,日监测、日通报、日分析成为工作常态,365天不间断的指标监控,成了刘畅宇的日常。每一条线路合格,达标率就能提升1.12个百分点,为了守住盐湖公司的指标领先优势,她把“度电必争,度损必降”刻进了骨子里。节假日,更是她的“坚守时刻”。老家在异地的她,每逢关键节点,只要赶上指标出数,就会就近在当地供电公司办公,从未缺席一次异常监测与治理。“指标的事就是我的事。”这份执着,让她在数据海洋中精准捕捉每一个异常信号。
  2023年9月,一条高损线路进入刘畅宇的视野。打开分析看板,她发现线损率与供电量变化呈正相关,排除采集异常、户变关系异动等问题后,又锁定某高压用户的电量与线损率高度关联。启动闭环管理流程现场核查后,真相浮出水面——该用户专用接线盒C相被短接,存在窃电行为。在恢复电表接线后,这条线路的线损率从6.55%陡降至3.87%。
  刘畅宇的韧劲,还在于对各类基础档案准确、完善的执着。面对从前变电站关口表“这缺那少”的历史问题,她多次开展“站内计量全覆盖、关口采集全监测”专项行动,对所辖7座35kV变电站内计量装置开展全面核查治理,整理出100多份核查记录,随着最后一份记录表中全量问题清零,35kV关口上线率实现100%,网损大关自此牢牢把严。

坚守路上的“传灯人”

  10年追损路,让刘畅宇不仅成为线损治理的行家里手,更愿意把经验分享给身边人。工作中遇到困惑,她常主动和兄弟单位交流探讨,集各家之长优化治理方法;面对同事的疑问,她会结合实操经验耐心指导;面对线损指标多专业协同、跨部门壁垒,她凝聚专业团队合力,在凝心聚力对线损指标高度敏感的盐湖温度下,形成了《盐湖公司线损团队标准化作业手册》这样的“盐湖标准”。
  在国网山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倾力擘画“‘十五五’降损规划”的2024—2025年,刘畅宇积极探索省外先进的智慧降损理念,分电压层级找准盐湖网架及线损管理薄弱环节,以理论线损模拟降损诊断为依据,科学提出重过载及高耗能配变改造建议、配网经济运行负荷切改建议,制定无功优化及三相平衡治理方案,最终细化形成“一线一策、一台一策”技术降损台账。
  从手工报表到智能系统,从线损治理到降损规划,刘畅宇的10年是电网线损管理不断精益的缩影。如今,这位坚守10年的“线损卫士”,依然在数据与现场之间奔波,用初心守护着电网的“电量账本”,在降损路上继续热爱着、奔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