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1月17日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刘建华

立足本职岗位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本报记者 孟存田 文/图

  “教书育人需要耐心、热心、恒心,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引路人’。”刘建华是一名大学老师,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更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出生于1990年6月的刘建华,是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系专任教师,2016年6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这些年来,她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教师的奋斗篇章。

匠心独运 教学相长绽芳华

  “精心备课是教学的‘底气’,要深挖教材、巧用案例,用清晰逻辑引导学生思维;课堂互动是‘活力剂’,留意学生反应、鼓励提问,让知识在交流中扎根。”针对《普通地质学》这门课程,刘建华通过野外实践地质研学、地质文化和地学知识科普讲解等实践活动,打造从点状融入思政案例的理论课堂,构建学生知行思悟的学习成果路径。
  刘建华的课堂氛围活跃,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小组项目、课堂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刘建华曾发表题目为《“普通地质学”四融合式混合教学模式探究》的教学改革论文,“强基础、宽视野、重能力、善创新”的四融合式混合教学模式,对标新工科教学中的实践性、前沿性、应用性、引领性,鼓励学生追随科学家的步伐上天(九天揽月,筑梦苍穹)、入地(深部钻探,把脉地心)、下海(逐梦蔚蓝,能源报国)、登极(勇攀高峰,追求卓越),让学生逐渐理解探索地球奥秘其乐无穷,投身资源能源使命崇高。

科研逐光 砥砺前行铸硕果

  刘建华的科研方向是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她始终保持对学术的执著追求,坚持不懈地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做到“立足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
  平衡教学与科研不易。为此,刘建华科学规划时间、利用假期,发表了Ei1篇、中文核心2篇,关于“基于煤矿区二次开发、安全生产和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目的”的课题研究,研究结果被采纳并应用于勘探开发实践当中。
  通过在阳泉市建筑设计院的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刘建华经历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的训练。作为地质技术人员,她在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对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产生了很多新的想法和思考,真正了解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地质专业知识的要求和应用,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中。
  “从理论的滋养到实践的锤炼,从优秀教师的引领到自我反思的深化,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的教学能力,也让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刘建华如是说。

关爱入微 助力成长引航程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刘建华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用真心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为学生眼中的知心姐姐。在担任19勘查技术与工程1班辅导员期间,面对学生考研专业选择困惑时,她和学生多次谈心,依据个人的兴趣和特长给出建议,帮助其明确方向,最终班级内20%的同学就读研究生。此外,她鼓励学生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为此,刘建华带领学生深入学校和课堂,力求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发现知识的魅力。
  这些年,刘建华先后获得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三等奖,山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组别一等奖,“山西省担当作为干部”,山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两次获山西工程技术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板书、讲义竞赛一等奖;获山西工程技术学院“教学突出贡献奖”“教学能力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刘建华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是育人的“人师”。她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坚持自律、自省、自警、自励,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处处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人格修养和学术魅力,成为人人敬仰爱戴的学问之师、品行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