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5年11月27日

农业技术创新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本报记者 陈彤

  11月25日,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的爱农农场蔬菜大棚内暖意融融、空气清新。从盐碱荒地到丰产菜园,爱农农场的蜕变折射出的不仅是农业技术创新的生动实践,更是晋源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有力探索。
  大棚主人王珊穿梭在田垄间查看作物长势,脸上满是改良成功的喜悦。时间回溯至王珊刚刚承包下爱农农场的2个闲置大棚时,眼前的景象曾让她犯难:土地盐碱化严重,地势低洼易积水,野蛮生长的苇草扎根深处,土壤肥力远达不到蔬菜种植标准。“要种出好蔬菜,首先得养好土。”作为生态行业从业者,王珊决定引入“波动农法”,开启土壤改良试验。
  据王珊介绍,“波动农法”的核心在于激活土壤自身动能:将五色矿石经1600度高温锻造为量能粉,蛋白质含量87%的鸡毛与富含有机质的菌棒同样打碎,再将三者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后施入土壤。这种特殊的改良基质能持续释放远红外线,促使土壤颗粒小分子化,不仅可以有效中和土壤盐碱度,还可以平衡土壤中的蛋白质、矿物质与有机质含量,为蔬菜生长搭建“营养温床”。
  如今,这2个试验大棚已成为“蔬菜宝库”,种植着20余种作物:既有白菜、生菜、油麦菜等太原本地常见蔬菜,也有鸡毛菜、红菜苔、棒菜、儿菜、乌塌菜等南方品种,实现了“南菜北种”的初步尝试。
  如今,随着更多生态种植技术落地、更多乡村产业项目推进,更多“科技+生态”的农业成果惠及百姓,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晋源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