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2024年07月17日

三段“传奇”的经历 一堂特殊的“党课”


  本报记者 王新嫄 通讯员 高玲
  
  7月15日,太原市南寨街道兴安社区党委开展“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特别邀请辖区内3名老党员为社区党员干部和17名少先队员讲述他们的“传奇”经历。
  “我14岁参加民兵组织,白天为战士们做军鞋,拿着红樱枪站岗放哨,半夜埋地雷、挖地道、剪电线……树倒就是信号,有时我们刚端起饭碗,敌人就来了,我们必须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当时脑子里就一个信念,把日本人赶出中国。”95岁高龄、拥有77年党龄的老党员杨翠国是社区唯一一位在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她的讲述,把大家带到了艰苦的抗战岁月之中,“我们小时候上不起学,就背上筐去挖野菜、捡柴火,只有地主家的娃才上得起学。后来是毛主席领导我们建立了新中国,穷人才能去上学。”
  看着眼前专注聆听的孩子们,她深情地告诉他们:“孩子们,你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今年94岁的李四毛老人参加过解放太原战役、抗美援朝。轻抚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老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当时条件特别艰苦,我们缺衣少食,常常就着雪吃炒面,而且穿得非常单薄,白天挖战道,晚上跟敌军作战,经常还有燃烧弹从头顶呼啸而过……有一次燃烧弹在身边炸响,溅起的尘土将我掩埋,最后还是战友们从土里把我刨了出来。”
  “爷爷,战斗那么残酷,您当时害怕吗?”一名队员禁不住地问道。“当年,我们每一名战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着就干、死了就算,誓死保卫国家。”李四毛擦了一把眼角上的泪水,语气坚定。激昂的情绪感染了大家,队员们纷纷起立向老人敬礼,郑重承诺会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努力学习,建设祖国。
  张俊花老人1973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前往娄烦县任教,一呆就是8年。当时条件很差,没有电灯,只能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没有自来水,从水井里打水用;没有白面,每天都是吃莜面、山药蛋;没有楼房,住着土窑洞、烧火炕;方言听不懂,她教孩子们说普通话、学习汉语拼音……8年中,她兢兢业业,把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娄烦县的热土上,受到了学生和老乡们的欢迎和尊敬,并先后获得娄烦县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
  “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就是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看着孩子们稚嫩的面庞,71岁的张俊花语重心长地说,“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基因,吃苦耐劳,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做祖国的栋梁之材。”
  “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亲历者的讲述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践行入党誓言的生动见证。”该社区党委书记王俊花表示,今后,社区党委将建立“长者学堂”,邀请更多老兵工、老党员、老教师发挥余热,让红色经典深入人心,让红色精神浸润当下,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