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智慧监管校园食堂守护学生“每一餐”
本报记者 张云鹏
“借助‘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共治服务平台,现在能随时查看全市学校食堂及后厨的实时监控画面。”2月20日,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的方式向记者演示,各学校食堂后厨环境整洁,操作规范有序。孩子在校饮食及食堂卫生操作,一直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在数字化时代,如何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晋中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近年来,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跟食品安全新形势,督促校园餐饮服务方加强管理,建成全省首家市级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共治服务平台。该平台让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从“少数人管多数人”转变为“多数人管少数人”,构建起“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的良好共治格局。
“互联网+明厨亮灶”是在传统基础上,通过监控将食堂后厨重点区域信息实时传输至后台,实现从人工到智慧监管的跨越。自2022年5月平台上线,已覆盖全市740家学校食堂及3家校外供餐单位,惠及近52万名师生。为强化在线管理,当地定期发布平台使用情况通报,增设“不在线学校食堂曝光台”,提升摄像头在线率。日常巡查中,督促学校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及时消除隐患。目前,全市校园食堂接受社会“云”监督,可视化监管系统与国家、省级平台对接,校内外人员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无死角”地查看后厨情况。超9万人次登录平台,查看直播92万次,满意度达97.02%。
在制度建设上,制定多项管理办法,规范平台应用,将民办学校食品安全纳入考核体系,试点区级精细化督导考核机制。依托该平台,在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强化关键风险点监管,落实校长负责制,同时结合春秋季开学检查开展守护行动,推进“一校一档”建档工作,并通过举报奖励、留言功能等畅通互动渠道。
2024年2月,晋中市成立标准化起草组,出台山西省地方标准《校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技术要求》,填补省内空白,推动监管向科学管理模式转变。通过制定标准,明确建设规范,提升平台建设质量,增强公众信任,防范风险隐患。
下一步,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运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地方标准实施工作,探索新领域标准,严把校园食品安全关。